“最美家庭”事迹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寻找最美家庭 -> “最美家庭”事迹展

全国“五好家庭”事迹简介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 发布时间:2018-05-31 17:03:00

 

1、 徐占海家庭,现居沈阳新民市,家庭成员6人。徐占海十几年将贫困落后的乡镇变成人均超万元的富裕乡镇,被誉为“周坨子奇迹”。他清正廉洁,对自己立下“三不条约”:不吃请、不赌博、不收礼;对儿女立下“三不准”:婚礼不准大操大办、不准向亲属以外人员发请贴、不准出国度蜜月。妻子是普通家庭妇女,经营一间小商店,收入微薄,却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俩人一起营造清廉的家庭氛围,每月都要拿钱接济贫困户和上不起学的孩子;母亲去世时他没通知任何人,但村里300多户村民自发前来,事后徐占海把钱一一送还;过年时有人想到家中看望,他在电话里警告:“我家门口有摄像头,如果谁来,我上班第一天就开会放录像”;徐占海首创了“镇级财务公开小组”、“重大事项监察小组”,每月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2、 金波家庭,现居沈阳市皇姑区,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航空世家”,金家一家四代26人加入沈飞建设队伍当中,献身于我国的航空事业,在沈飞的工龄累积长达667年。667年丈量出的不仅仅是一家人累计的工龄,更多的是四代人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1949年,金连佐老人进入该厂工作成为骄傲的第一代沈飞人,车间遇到什么难题,到了他手里大多迎刃而解;老人共有两个女儿和六个儿子,其中五人都在沈飞工作,沿着父辈的脚印为沈飞贡献青春和力量;如今,孙女金波继续传承航天家族的报国使命,负责组织开展41厂6S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多次获得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家人用世代相承的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辽宁振兴发展作出了小家的一份贡献。

3、 解传良家庭,现居大连市西岗区,家庭成员60人。这是一个重视家风家教、三代人赋诗作画的文化大家庭。在85岁著名书画家解传良老人的带动下,全家人爱好书法、国画、文学、声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家族经常举办“迎春家庭笔会”、“家庭联谊会”。2004年举办大连市“解传良家庭学习成果联展”,16名家庭成员展出作品200余幅,这个大家庭曾多次登上央视舞台。

4、 李增普家庭,现居大连市中山区,家庭成员5人。这个家庭是一个已经传承了七代的武术世家。第五代传人李增普老拳师每天勤奋写作,把毕生的习武心得整理成册;第六代传人李铭晏是65公斤级散打全国冠军;13岁的第七代传人李俊熙,两次在大连国际武术节上摘下少年组冠军。家庭谨守祖训,李增普因一个徒弟犯罪而关闭武馆,至今未再开业。60岁时,李增普和爱人定下家训:“始于孝亲,行于益民,勤于读书,终于修身”。在良好家风家训的影响下,小儿子工作之余拿下本科文凭,大儿媳工作之余拿下研究生文凭,大孙女精通中、英、日三国语言,小孙女学习成绩优异,女儿为职工免费开办技术培训班,小孙女获评大连市学雷锋好少年。以德铸人,以武锻身,全家人身体力行地代代传承武术精神和文明家风。

5、 柳振坤家庭,现居鞍山市台安县,家庭成员3人。柳振坤从1990年担任村主任至今,村里每一项重大决策,甚至每一项花钱的事,他都召集班子成员一起研究,让任何一项工作都公开、民主、透明。多年来,村里全部工程都实行公开招标,拒绝一切好处费;主动拒绝双份工资,说服老板准备给他的1万元转赠给村小学;每年因工作花销的5000多元手机费从没报销过,还把奖励给他的5000元县政府特殊贡献奖发给村干部;在一次工作中他扭伤腰,出院后乡亲们看望他,他让妻子将所有钱物一一退回;他还给妻子立下约法三章,不许打他的旗号乱办事,不许干涉村上的事,不能乱收钱物答应事,就连自己儿女的终身大事也都是简单办理,唯恐带坏村里风气。全家人以自身言行践行并弘扬着清廉家风。

6、 石红艳家庭,现居鞍山市立山区,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为拯救女儿生命、母亲将肾脏移植给女儿,康复后母女共同奉献社会的爱心之家。2010年,石红艳的女儿确诊患尿毒症,而丈夫多年患病早已失去劳动能力,家庭十分困难。在郭明义和社会爱心人士多次帮助下,肾脏移植成功。女儿康复后,石红艳支起“最美妈妈”馄饨摊,免费为孤寡老人做馄饨,自己也加入到爱心团队,多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7、 郑立忠家庭,现居抚顺市新抚区,家庭成员3人。一家四口同为“抚矿人”,子承父业“技能型家庭”,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供电事业。父母都是抚矿电工,父亲郑克顺将一生丰富的变电运行工作经验传授给了儿子和儿媳。22岁的郑立忠技校毕业分配在电工班,当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他:“电工班责任重大,工作起来没有小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24年来,郑立忠每逢节假日都处在备勤状态,手机24小时畅通待命,始终坚守工作。妻子李红也是供电业务能手,常年奔走在供电抢修一线。夫妻俩是邻居们专职的“电器修理工”,有求必应解决邻居的用电问题。

8、 王春元家庭,现居抚顺市望花区,家庭成员4人。这是一个夫妻俩数十年坚守在环卫工作一线,为净化城市环境默默贡献的环卫工人之家。丈夫从事环卫工作30余年,妻子从事环卫工作10余年,两人都是一线环卫职工中的“老资格”,无论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称他们“老黄牛”。虽然生活清贫,但是遇到同事有困难,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丈夫坚持义务修理各种工作用具,为单位节约资金数千元。

9、 王进文家庭,现居本溪市南芬区,家庭成员2人。王进文是全国优秀驻村民警,妻子义无反顾支持丈夫事业,将家中积蓄几乎全部帮扶了困难群众。提起这个家庭,下马塘老百姓有个顺口溜“山村民警王进文儿,百姓心中贴心人儿,无论谁家有难事儿,有求必应准登门,要问谁是他后盾,她的爱人刘志凤”。方圆220平方公里的下马塘村镇到处都留下了王进文的足迹,他走遍千家万户,妻子和他一起帮村民种地、打井、照顾孤寡老人……多年来,这个家庭把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了困难群众身上,还用儿子的结婚钱为村民还债,为服务山村百姓做出了一个驻村民警的积极贡献。

10、 侯德英家庭,现居本溪市桓仁县,家庭成员3人。现年105岁的侯德英老人有6个子女,五代同堂,儿女及孙辈有50多人。生活清贫却始终传承良好家风,困难年代,在自家吃不饱的情况下她也会接济比自己更困难的邻居甚至讨饭的陌生人。侯德英老人叮嘱子女要为人厚道、不做坏事。全家移风易俗,婚丧简办。在母亲的教导和影响下,家庭和谐幸福,三个儿媳非常孝顺,如今老人在晚辈的精心照料下,依然过着幸福、舒心的日子。

11、 陈季先家庭,现居丹东市振安区,家庭成员5人。86岁陈季先老人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一生与剪纸、漫画结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做贡献。自退休后,每逢寒暑假、星期天,他都利用陈季先工作室,免费教授青少年绘画。有了陈老提供的场所作为活动阵地,孩子们不再沉迷于网吧,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家长们拍手称赞。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儿子陈巍也对剪纸和漫画产生浓厚兴趣,跟着父亲苦心钻研;儿媳黄丁勇是重庆市民间剪纸协会会员;就连12岁的孙女也无师自通,画起画来有模有样。现在爷仨经常在一起搞设计,搞创作,他们一家子的经典剪纸漫画,已被列入丹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的艺术瑰宝。

12、 顾伟家庭,现居丹东市振兴区,家庭成员6人。顾伟家四代人都是教师,家庭具有百年书香传统和读书家风,他和妻子省吃俭用藏书万卷,家庭藏书达到12000册。顾伟坚持40年天天不间断地写读书笔记、随感、心得,一共写了100多本,累计1600多万字。全家还坚持28年创办《家庭周报》,迄今(2017年4月1日)已经办了1407期。这份周报设有“家庭新闻”、“亲友消息”、“绘画园地”、“算数天地”“外语角”等栏目,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在28年里《家庭周报》已经成为顾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财富,这份《家庭周报》也为社会留下一份个体家庭在改革开放中的生动历史见证。顾伟全家人在书香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培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儿子、儿媳均事业有成。

13、 边江家庭,现居锦州市古塔区,家庭成员2人。这是一个古稀夫妻六年走遍祖国10余个省份、编制39万字族谱的寻根之家。夫妻俩自费走遍了全国各地寻访边氏踪迹,编撰了《中国边氏族谱史略》,记载了边氏宗族起源、同宗世代的迁移,填补了中国边氏族谱之世代源流,是集考古学、历史学等知识为一体的重要文献资料,被国家、省图书馆收藏。夫妻俩还组织各地族人定期举行宗人联谊会,加强各地边氏族人的团结与联系,传承良好的祖训家风。

14、 王亚平家庭,现居锦州市古塔区,家庭成员4人。王亚平父亲是一位有着40年军龄的军人,出身军人家庭的她,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懂得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与担当,她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王亚平分别于2004年执行了赴刚果(金)国际维和任务和2014年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出血热任务。2004年的维和任务使她感染上了疟疾,从而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2014年,她再次戎装出发,她所在的中国医疗队以中国军医的仁心大爱,全力救治非洲患者,不仅创造了治愈率60%的奇迹,更是实现了习主席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同为军人的丈夫对她的支持理解,让她克服一个一个难关,他不因没有孩子而怨天尤人,反而无微不至地照顾因疟疾发作而饱受折磨的妻子。这个军人之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最浓重的爱。

15、 郭志芹家庭,现居营口大石桥市,家庭成员9人。这是一个9口人有6人是警察,子女继承父志的警察之家。1982年,警察丈夫因公殉职后,郭志芹一人含辛茹苦将4个子女养大,传承为民、无私的警察家风。孩子们在母亲的教育下,努力完成着父亲未竟的事业。其中一女两子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警察;她的两个女婿也是警察。郭志芹一家把一生都献给了警察事业,孩子们在公安岗位上,为守护人民安全做出了贡献。

16、 李秀梅家庭,现居营口大石桥市,家庭成员4人。这是一个两代人变卖家产还债、遵守信用的诚信之家。2012年,儿子黄政清朋友借车肇事致一死一伤,需要赔偿受害方60多万,朋友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落到黄政清的头上。父亲开始帮儿子凑钱,大部分钱都没有打借条。不幸的是2013年父亲突发心梗去世,悲痛中,一家人没有忘记父亲生前的嘱托,变卖家产还债。父亲去世不到20天,黄政清和姐姐在母亲的带领下,终于挨家挨户还清了欠款。

17、 赵海勇家庭,现居阜新市细河区,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丈夫秉公执法、安守清贫的廉洁之家。赵海勇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2004年到阜新市检察院公诉处工作,12年来坚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理念,办理全市重大刑事案件300余件。妻子下岗、孩子上学,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全家安于清贫,遇到吃请、送礼都严词拒绝,他用清廉守护了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18、 浦雨田家庭,现居阜新市细河区,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两代人热爱读书学习、藏书1.4万册的书香之家。浦雨田父亲将读书的好家风传承给了两个儿子,其父和兄长都以藏书闻名。浦雨田从1976年开始藏书,藏书量达1.4万册。全家节衣缩食购买书籍,无彩电、冰箱,却书柜林立。家庭常年无偿借阅书籍,辅导业余作者文艺创作。

19、 孙欣家庭,现居辽阳市白塔区,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妻子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军人丈夫,终于将丈夫唤醒的军嫂奉献之家。2008年,丈夫突发脑出血成为植物人,她不分日夜精心照顾,为丈夫翻身、擦洗、处理大小便。身为教师的她爱岗敬业、所带班级连续三年是年级第一。2800天的照顾,丈夫逐渐康复,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20、 吴俊伟家庭,现居辽阳市白塔区,家庭成员3人。他用9年时间写下了240万字父爱日记,“草根”家书记录女儿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成为陪伴女儿最温暖的告白。他耐心地教育着孩子,教孩子慢慢走好每一步,用仁慈的父爱支撑起了女儿成长的晴空,他的故事感动着无数家长,他的家庭教育之道也在省内外流传开来。《辽宁新闻》家事栏目、《辽沈晚报》纷纷予以报道。他的“草根”家书在辽沈大地辐射着家庭建设的正能量。

21、 王冬梅家庭,现居铁岭市银州区,家庭成员4人。这是一个妻子勇挑家庭重担,为替公婆还债养猪创业,成为村妇女主任的创业之家。2001年,王冬梅嫁给贺守城,公公婆婆搞蛋鸡养殖赔了七八万元钱。为了替公婆还清债务,她挺着大肚子开始养猪赚钱。养殖有了规模后,她热心帮助村里百姓,带领4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为此高票当选为村妇女主任,工作敬业努力,一家人和美幸福。

22、 付玉枝家庭,现居铁岭调兵山市,家庭成员7人。2003年,退休教师付玉枝和她老伴、孙子成立了爱心团队——“心连心”志愿团,开展慈善活动。付玉枝和老伴用为数不多的退休工资资助了九个困难学生和五个困难户。平日里,付玉枝夫妇俩还经常带着孙子到贫困户家里做家务;逢年过节,他们又把亲人给的钱拿出来帮助贫困户过年。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下,付玉枝的两个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也成为爱心团队成员。14年来,她的爱心团队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5000多人,团队累计向社会捐款数十万元,上百名空巢老人得到关爱,先后5名大病患者重获新生,20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300多个困难家庭燃起生活的希望。

23、 黄文岩家庭,现居朝阳北票市,家庭成员5人。黄文岩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却用善良、坚强撑起了一个两次接近破碎的家。黄文岩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丈夫车祸去世后,她带着婆婆、后公公和儿子再嫁;不幸再次降临,第二任丈夫也因病去世,留下一女,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五姓”之家。白天黄文岩在外打工挣钱,晚上她还要回家种地。就这样,几年的时间,黄文岩还清了欠款,还把儿子供到了大学。由于照顾得当,两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仍然很好,五口人一直快乐地生活。

24、 王洪福家庭,现居朝阳市小塔子乡,家庭成员6人。这是一个抗战老兵传承爱国文化、回村热心帮助百姓的三代军人之家。现年85岁的王洪福,曾赴抗美援朝战场浴血奋战,退伍回乡后带领百姓建设家乡,经常给孩子们讲红色革命故事。在王洪福的影响下,大儿子和两个孙子都主动参军,一个家庭、5个男人,4个当了兵。王洪福的军人情怀在儿孙中得以延续,从战争年代参军报国到和平年代献身国防建设,王洪福家庭真正体现了军人的爱国情怀。

25、 徐艳秋家庭,现居盘锦市兴隆台区,家庭成员4人。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长大,科学教子让双胞胎孩子分别成为清华、北大的在读博士。徐艳秋和爱人都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中专生,没有读大学是他们的遗憾,因此成家有了一双儿子后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想吃奶豆,爸爸就让他们数数有多少奶豆,数对了才能吃,这样培养了孩子数字概念;妈妈利用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路上的时间,教孩子读马路上牌匾的字,时间久了,孩子张口就能准确读出马路上牌匾上的字和各种广告词语;上大学新生开学报到,一般都是家长护送,徐艳秋家让孩子自己报到上学,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点点滴滴的教育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不仅成为了高材生,也培养了积极健康、独立坚强的人格,为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人才。

26、 孙士森家庭,现居盘锦市双台子区,家庭成员17人。这是一个一家有11人是党员,代代传承“红色情结”的四世同堂党员之家。孙士森老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除了年幼的孙子和曾孙,全家15口人符合入党年龄,有11人是党员。“红色”是这个大家庭的特殊情结,在孙士森的带领下,每年他们家里至少要召开3次家庭党员会议,举行纪念活动,让鲜艳的党旗永远飘扬在每个家庭成员心中。

27、 王文明家庭,现居葫芦岛市连山区,家庭成员5人。王文明与妻子魏洪洁均是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普通职工,公公婆婆七十多岁高龄,孩子在读中学。结婚十五年,老少三代五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百事孝为先,在家中,她们孝敬长辈,不论是父母还是亲戚,他们始终坚持孝道,从不与父母长辈顶嘴,不与兄弟姊妹打闹,大家和平共处,有事情共同商量,一家人团结和睦,互敬互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注重礼貌待人。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从来不与人恶语相向。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时刻给孩子做出榜样,让礼貌用语成为家庭的习惯。妻子魏洪洁是葫芦岛市科普宣讲团义务宣讲员,迄今为止,她已经先后为葫芦岛市实验小学等10所小学作了“倡导低碳 呵护地球”科普讲座,上万名学生受益。王文明是一名电力工程师,邻里之间,谁家遇到困难,他总会热情相帮;公共设施受损,他主动帮助恢复。

28、 邓雪松家庭,现居葫芦岛市建昌县,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照顾朋友母亲,帮助犯罪朋友走上正路的热心之家。邓雪松在建昌县综合执法局工作。多年来他与妻子共同照顾朋友母亲在建昌县城传为美谈。他与刘国东是朋友,当得知朋友母亲孤苦无依,无人照顾时,便和妻子一起帮助、照顾老人20年。朋友出狱后,邓雪松还为他介绍工作,帮他重新组建家庭,买了新房,两个家庭变成一个融洽的大家庭。

29、 张质杰家庭,现居葫芦岛市连山区,家庭成员3人。张质杰是一名奋斗在基层近30年的老警察,妻子赵红是葫芦岛市运输管理处高级统计师。当初丈夫调入公安局工作时,妻子主动承担起服侍四位多病的老人、照顾孩子的重任。不幸的是,5岁的女儿检查出脑肿瘤,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妻子默默承担起照顾女儿的重担,一直到把女儿送走。赵红还督促丈夫不断学习,为丈夫购置有关技术侦察的书籍,丈夫张质杰在她的帮助下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自学技术侦查书籍二十余本,撰写技术侦破案件总结多篇。由于多年奋斗在一线,丈夫不幸罹患结肠癌,生命垂危仍坚持工作。张质杰家庭用小家的奉献与付出谱写了一曲为民服务的大爱乐章。

30、 姜长伟家庭,现居大连市金普新区,家庭成员3人。姜长伟作为一名民警,从2008年开始做事故伤员救助这项工作。他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指挥中心来电话,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7年来,他参与了1771名车祸伤员的抢救,其中危重伤者619人,从“鬼门关”抢回了509条鲜活的生命。在姜长伟救助、帮扶过的伤者里,有不少家庭非常贫困,因此他家认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穷亲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十万余元。妻子白娜非常支持丈夫工作,为了提高出警速度,经常在深夜陪丈夫起床,帮助做好准备工作;为便于姜长伟及时救助,她经常查看丈夫身上的钱够不够遇到突发事故能不能为伤者垫付足够的治疗费用等,她用自己的善良、爱心和责任与丈夫共同付出着、努力着。

828-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