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寻找最美家庭 -> “最美家庭”事迹展

全国“最美家庭”事迹简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 发布时间:2018-05-31 16:49:00

    1.洪家光家庭

洪家光、段海红夫妻俩同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一线员工。洪家光20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由一个普通车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累计完成技术革新16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300多个,所创新的项目《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成就的取得源于他的不懈追求,更归功于父母的殷殷教诲、爱人的理解支持与岳父岳母的默默付出。这个祖孙三代的普通家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爱国、敬业、奉献的辽宁精神。

2. 刘抗美家庭

刘抗美的丈夫是一名火箭军军人,长期在艰苦的导弹基地工作,一年中仅有30多天能相聚在一起。她承担家庭重担,注重品德教育,女儿在军校读大学时就荣立了三等功。十多年前,刘抗美帮助一位贫困大学生直到结婚成家。她用12万积蓄助养了10名福利院孤残儿童,为孩子们写下2000余篇成长日记,拍下10万余张照片,记录她们的成长历程。刘抗美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人,大家称这个家庭是扶困助残、无私奉献、最美的雷锋式家庭。

3.陈铮家庭,现居大连市金州区,家庭成员3人。家庭祖祖辈辈传承“忠孝勤俭,厚德善行”家训。陈铮作为我省公安刑侦信息化工作方面的骨干人才,19年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00余起,提供信息追逃23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先后获得中国好人、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夫妻互帮互助、比肩前行,妻子是全市档案工作的业务骨干。全家积极参加慈善公益事业,一家三口全是义工,10多年来募集善款230余万元,发起成立公安战线第一个“家庭慈善基金”。陈铮被评为市五星级警察慈善义工、市慈善人物、市十杰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妻子被市慈善总会评为三星级义工,儿子被评为一星级义工。

4.王丽慧家庭,现居大连市西岗区,家庭成员3人。王丽慧是大连市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专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五年来协调见证遗体、器官、眼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案例300多例,使160多人重获新生、重见光明。丈夫王小平是一名银行员工,爱岗敬业、勤恳踏实,18年来新年都是在单位度过的,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十分支持妻子的工作。夫妻俩十分重视女儿独立品格的培养,经常带女儿参加各种公益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5岁时两次穿越雪乡,6岁时和大人一道坚持穿越库其沙漠。王丽慧家庭还传承“孝为高”、“学为先”良好家风,每逢节假日全家都会往返1000多公里回开原老家看望老人。

5.张薇薇家庭,现居鞍山市立山区,家庭成员3人。张微微、宋旭杰夫妻俩同是鞍钢东山宾馆的技术状元,年年被公司评为接待服务先进生产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张微微自1993年毕业入职东山宾馆从事食品雕刻工作后,20多年来,绝佳的雕刻技艺让她在省烹饪技能大赛上摘得桂冠。在她的影响带动下,丈夫宋旭杰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创新,先后研发了麦麸面包、东山大咧吧、东山月饼等品种,还继承发扬了东山饺子、东山馅饼这些传统餐饮品牌,被接待公司命名为首批的经典美食制作人。生活中的互敬互爱、工作上的鼓励支持,成就了他们勇于创新的人生,也成就了一个“美食之家”的幸福与美满。

6.杨志安家庭,现居鞍山市铁东区,家庭成员4人。全家传承绿色环保的良好家风,洗脸时自觉在水龙头下放个小脸盆,把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冲厕所,全家人养成了随手关掉电源的好习惯。不仅如此,在杨志安带领下,一家人14年如一日参加社区巡逻、服务空巢老人、环保公益活动。夫妻俩还组建老年环保志愿协会,发展会员1550名,经常组织各类公益环保活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模范夫妻档”。他们共回收废电池20余吨,培育芙蓉树苗1500株,无偿送给部队、学校、街道,栽植木槿树200株,刺五加树300株,五味子树100株。今年,他们组织200余名环保志愿者参加环保活动,共铲除杂草56万平方米,消灭白蛾数十亿只,基本实现四大公园无豚草目标。

7.张海燕家庭,现居抚顺市新抚区,家庭成员3人。夫妻二人均是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工人,在生产一线工作20多年。妻子张海燕是乙烯装置唯一一位女高级技师,丈夫李祥军是乙烯装置值班长,技师,二人都是厂里出名的技术明星。他们工作实行48小时两班倒,夫妻俩在不同班组,每天仅有交接班时几分钟的见面时间,他们就以传“纸条”这种特殊“情书”的方式,安排家里和孩子的生活、学习等事项。2017年1月30日,生产线发生危机险情,李祥军义无反顾冲到最前线,刚下夜班回到家的张海燕安顿好备战高考的儿子,又立即回到丈夫身边,操作台上的两天一夜,夫妻二人凭借高超的技术顺利完成抢修任务。他们用言传身教培养着下一代,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品行端正,团结同学,成绩优秀。

8.邢艳杰家庭,现居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家庭成员4人。邢艳杰与爱人2000年下岗后自筹资金组建新宾满族自治县旅游歌舞团,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18年来,一直以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为己任,在清王朝发祥地赫图阿拉城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满族文化,不畏酷暑严寒、风霜雨雪,累计演出9000余场,为传播满族文化和推动新宾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家人多年来立志于满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使优秀民族艺术得以传承,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婚礼传承人,挖掘创作舞蹈类“吉祥神鼓”“出征歌”等双语歌曲,大型历史再现节目“登基大典”“祭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9.王炳皓家庭,现居本溪市明山区,家庭成员3人。王炳皓、李清旭夫妻俩工作在公安战线,一个是社区民警,工作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一个是内勤民警,工作繁重。2013年全运会安保工作中,王炳皓连续三个月扎根运动员驻地,而李清旭工作在一天9小时的访客登记岗位上,就这样他们因安保相识。在十九大安保工作中,王炳皓因公负伤,手术当天强忍麻药反应仍坚守在社区工作岗位上,一战就是40余天,成功化解两起大规模欲进京上访事件。针对辖区宾馆等实名制管理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滚动排查,保证了辖区的治安稳定。面对繁重艰巨的安保任务、面对身患癌症晚期的父亲、面对年幼的孩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双警”之家的坚守和付出。

10.李芳云家庭,现居本溪县小市镇,家庭成员4人。24年不离不弃,李芳云这个平凡柔弱的农村妇女照顾着因车祸高位截瘫的丈夫,将两个年幼的女儿抚养成人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小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并被保送研究生,进入央企后被公司派往国外工作,大女儿已成家立业。2010年将扶贫组名额主动给了组内其他贫困家庭孩子,她的爱心善举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她曾多次参加县、镇、村组织的最美家庭故事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庭之爱,传递社会正能量。

11.包司南家庭,现居丹东东港市,家庭成员5人。这个家庭从祖辈开始就有着热爱学习、勤于读书的良好家风。祖父是建国初的高材生,被保送到辽宁大学,祖母也是大学生,外祖父离休后自学考下了律师证,并出版了自己的画集。包司南的父亲从大学时代起就热爱诗词,写下了5000余首。全家人都以读书为乐,家中藏书4000余册,家人每天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研讨,互相促进。包司南在家人影响下,从小热爱写作,大学毕业后陆续出版了《袁门》、《刘备的枷锁》等长篇历史小说,27岁时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去年年当选为省作协代表。包司南写作时喜欢查阅外国史料,妻子就是他的翻译,二人共同切磋,家庭其乐融融。

12.吕长德家庭,现居丹东市元宝区,家庭成员8人。夫妻30年相濡以沫年复一年照顾着年迈的父母和四个弱智的哥哥每天天不亮妻子姜芳就起来烧水做全家9口人的饭菜,因为公婆年纪大牙口不好,她就单独给公婆做,平时有点好吃的姜芳都先给公婆和四个大伯哥吃,剩下的留给儿子和丈夫,到自己时只能算吃饱。2007年镇政府土地开发,夫妻俩为了方便照顾家人,选择放弃了进城住楼房的机会。2012年,吕长德夫妻俩参加了本村的经济合作社,与大家一起创业,为增收致富,他们又购买了100只山羊,通过卖新鲜羊奶、羊制品等扩大经营,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多年来,吕长德一家人的互敬互爱、自强不息在邻里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13.鲁迪家庭,现居锦州市松山区,家庭成员3人。鲁迪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畏困难,曾经因为被审计单位不理解、扭曲事实而流过眼泪,也曾经因为拒绝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宴请而被骂“装廉洁”,还曾经因为审计某单位得罪过说情人。虽然在审计工作中,有过不被理解,受过委屈,但鲁迪始终不忘父辈的教诲:你是个党员,要正直善良,要懂规矩,守纪律。鲁迪一家三口生活简朴,她和爱人相互支持,经常相互提醒:“不贪图荣华富贵,欲望无止境,要满足,要给孩子做榜样,要传承我们父辈朴素的家风。”夫妻俩一件衣服可以穿上十几年,却热心公益,与贫困母子结对帮扶近10年、帮助患病同学解决生活困难。鲁迪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1次,获得辽宁省信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4.赵璐家庭,现居锦州市古塔区,家庭成员2人。赵璐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爸爸、爷爷、奶奶生活。后奶奶突发脑出血,高昂的手术费,让她和爸爸不堪重负,在亲友和社区及爱心人士帮助下,奶奶的病情得及时治。自那以后,她就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的衣食起居,安顿好一切,再开始学习。后爷爷、爸爸患重病相继世,生活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在她心里,只要奶奶在家就在,两个人也是家。正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女孩,用她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彰显了一个90后女孩的孝心美德。

15.贾娜家庭,现居营口市站前区,家庭成员3人。他们用30余年的时光诠释了家的含义,不抛弃不放弃。贾娜与母亲都患有国内仅6例罕见的软骨瘤病,小时候父母背着她到处求医讨药。在贾娜上小学时母亲病情加重,长期卧病在床。家庭经济来源是父亲不到50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维持母女的医药支出,父亲起早贪黑打工赚钱。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贾娜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参加工作后,贾娜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病残儿童。2016年7月,她又与营口市爱心志愿者共同组建了“小草之家”爱心公益团队,发起了“支教山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志愿者发展到160名发放爱心基金20823元,衣物用品等不计其数为了治疗母亲的病,贾娜与父亲带着母亲走遍东北各大医院。面对高额手术费,贾娜放弃自己最佳治疗时间,将手术机会留给了母亲。他们彼此守护,相互支撑,患难与共,用爱心孝心共同谱写出一个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

16.荣振业家庭,现居营口大石桥市,家庭成员7人。荣氏家族代代秉承“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中华传统美德,父慈子孝,善行天下。荣振业是荣氏家族第十代传人。2009年,家族提议成立以父亲的名字命名的“荣振业孝感基金委员会”,同时下发了《关于荣振业孝感基金委员会成立的通知》和《关于表彰六位敬老明星的决定》,由小辈们宣读颁奖词,小外孙代表小辈们发出倡议书。近几年,当父母患病、亲人有灾难时,儿孙们都能齐心协力为长辈治病、床前照料,就连重外孙也第一时间拿出储钱罐里的400多块钱给奶奶治病,荣家的孝道谦让、正直善良已经在晚辈身上体现出来、并传承下去。今年91岁高龄的荣振业精神矍铄、爱好广泛,不仅自己开明豁达,还向子女亲人、邻里好友传递着正能量,带动周围的人行善好施,成为群众的榜样。

17.田东亮家庭,现居阜新市海州区,家庭成员4人。田东亮从2008年起连续十年无偿献血,捐献全血和血小板140个治疗量,无偿献血达30000多毫升。在他影响下,2011年妻子和他共同加入阜新市红十字会,共同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员。夫妻俩长年参加造血干细胞宣传、采集、培训等志愿服务,积极参加赈灾募捐、慰问特困党员、贫困儿童等公益活动。长年帮助空巢老人洗澡、理发、收拾室内卫生等,志愿服务累计2000多小时。2012年夫妻共同签下死后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并决定将遗体用于医学院教学与研究。田东亮先后获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国家卫计委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18.张旭家庭,现居阜新市彰武县,家庭成员8人。夫妻二人孝顺父母,恩爱有加。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他们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占地33000平方米的彰武长青牧业有限公司,主要进行肉牛养殖和优良品种繁育工作。截止目前年出栏肉牛8000余头,实现经济效益16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4个乡镇,300户养牛。今年,通过公司+农户+农村土地使用证三者合一的担保方式妻俩还积极帮助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协调并担保妇女小额贷款96万元。张旭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

19.栾福山家庭,现居辽阳市白塔区,家庭成员6人。“尊老爱幼,平等共处,全家禁烟,每年公益捐款不低于三万元”这是栾福山的家训。至今得到帮助的有数百人,其中大中小学生就有80多人,有的从中学就一直全额资助到大学毕业,有的已与他们家结成了非血缘亲戚关系。栾福山是辽阳市第一个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人,第一个向申办奥运捐款的人,全家用于各种公益活动的钱款及物品达60余万元。2012年,栾福山担任辽阳市慈善总会爱心支队队长,带领数百名义工组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达90多次。家庭藏书2万多册,连续20多年家庭订阅报刊及家庭藏书藏报均在辽阳市排名第一,全家人用自身言行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大爱乐章。

20.王宪伟家庭,现居辽阳灯塔市,家庭成员2人。2010年,王宪伟夫妻二人开始从事猪饲料加工销售行业,潜心研究饲料配方,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他致富不忘乡亲,2003年,王宪伟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辽阳市众合大型养猪专业合作社”,聘用30多名村民做推销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全村有30多家农户加入了他的养猪合作社。十多年来,妻子李丽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独自打理全部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企业生产,和丈夫共同努力发展事业。作为新时期农民,王宪伟、李丽夫妻二人带头构建美好家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推动本村经济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李维维家庭,现居铁岭市凡河新区,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军人家庭,丈夫闫玉令在部队工作,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在铁岭。丈夫是一个精兵强将,2010年参加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2015年被原沈阳军区嘉奖被原39军装甲三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丈夫取得成绩背后,是李维维的坚强与担当。作为一名妇联干部,她在事业上与丈夫齐头并进,勤奋敬业,为百姓服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作为一名母亲,她勇敢扛起家庭重担,孩子患有先天眼疾,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跑医院做康复训练,陪伴孩子成长。多年来,她始终铭记自己的诺言:“我是一名军嫂,你守着国,让我来守着家。夫妻俩的互敬互爱,演绎着一个家庭、两座城市,一支部队、两座营房的军人之家独有的浪漫与幸福。

22.李阳家庭,现居铁岭市银州区,家庭成员3人。李阳的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家,从政40多年清正廉洁,勤勤恳恳,从不占公家和他人便宜,还自掏腰包帮助困难户。单位分给的60平米旧房,一家8口人居住很拥挤,但父亲从没向组织提过换房。但父亲却骄傲,1966年出席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介绍经验,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2008年因病去世, “八十年坦荡为人品格高洁,四十载清廉从政作风严谨”的碑文,是对其一生的真实写照。李阳工作的原单位并入市畜牧局后,子承父业,努力工作,传承清廉家风。妻子是医生,手机号对患者公开,女儿在家风和祖辈的熏陶下品学兼优。

23.曲桂英家庭,现居朝阳建平县,家庭成员4人。1993年,耿志军决定做葵花子生意。他早出晚归收货,妻子曲桂英在家负责晾晒、卖货。耿志军心存感恩,待人真诚。无论是农民还是客户说起耿志军都说:“他这个人行,值得信赖。”公平交易,信守承诺是他做事的风格。2000年他创建了葵花子市场,并且成为葵花子市场的第一个经济人。他先后去上海等多地与葵花子批发商联系,扩大葵花子销售渠道,但是生意越大风险就越高。2010年冬,发往南方客户的一车葵花子翻入山崖,造成车毁人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余元。事发后村民都涌到了耿志军家,他和村民说“我不会跑,更不会不给钱,你们的货款我会一分不少还给你们。”正因为耿志军诚实守信的处事风格,现在耿志军的葵花子市场带动了300余户村民。每年销量达3000吨,为广大农户创造效益600万元。

24.李春军家庭,现居朝阳市朝阳县,家庭成员4人。一位著名的农民乡村导演,在妻子徐有丽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连续办了23年百姓春晚,而且节目越办越有新起色、新亮点、新风采,受到了各地电视台和栏目组的关注。雹神庙春晚,不仅丰富了当地农民的业余生活,还带动周边的许多文艺爱好者从这个春晚舞台走了出去。撒贝宁在节目中向全国观众发表了这样的感言:我们希望更多像李春军这样怀着文化梦想的中国农民,能够在自己家门口的土地上,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确,李春军和妻子与“雹神庙春晚”结下了永远的情结。正因为这样无悔的付出,2012年李春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全村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的责任心更强了,继续办好百姓春晚的信心更大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一对“明星夫妻”。

25.孙向红家庭,现居盘锦市大洼区,家庭成员2人。孙向红是大洼区唐家镇白家村普通的村民,她有一颗弘扬优秀文化的心,老俩口在家中自发建起了一个农家书屋,将平时积累的书籍和妇联、科协、工会等部门捐赠及百姓感兴趣的书籍都收集起来,按照各科目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架上,日积月累,书屋的书籍已达1万余本。与此同时,她还带动全村妇女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全力配合各种改造,把自家300多平米的庭院规划成几个不同板块,广植花草树木、蔬菜瓜果,她把勤俭与创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废弃的树根、瓦片,巧手改造成美观漂亮的庭院装饰品,打造庭院景观。她积极加入村文体协会,组织村里的姐妹们学习太极拳,有30余人在她的带领下成为爱好者。

26.鲁胜静家庭,现居盘锦市西安镇,家庭成员6人。鲁胜静同志是高坎村卫生所村医,走街串户、默默奉献,被群众誉为健康“保护神”。高坎村村民分散,谁家人有什么病,谁家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疫苗,鲁胜静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她的足迹遍布高坎村每个角落,不论白天黑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哪家有人病了不方便来诊所就诊,一个电话过来,她立即上门诊疗。遇到疑难杂症无法救治时,她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病人转到医院。工作忙碌的同时,她细心照顾89岁的公公,从无一句怨言。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六口之家,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的好评。

27.杨玉祥家庭,现居葫芦岛市龙岗区,家庭成员3人。夫妻俩40年来先后编辑完成红色系列图片专辑15部,制作贴片4000余幅。自1997年开始,“杨玉祥红色图片展”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走进学校、社区、企业、机关、部队......20年如一日,他义务宣讲“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举办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种专题图片展、报告会200余场次。先后获得省国防教育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妻子王志杰在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工作,二人都是普通工人,但大半生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服务社会的凡人善举得到了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28.王艳红家庭,现居葫芦岛市龙岗区,家庭成员4人。丈夫张龙是公安系统的一名警察,从警28年来,多次荣立三等功和嘉奖。2017年受组织委派成为一名援疆干部,带领司法鉴定评审员和业务骨干,围绕九师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四个专业10个项目30余万字的管理体系文件资料进行认真审核修订,并第一个成功通过评审。他入疆之初就和小白杨中心一名贫困家庭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用国家给他每年配发的援疆干部防寒补贴,并另掏1.2万元资助了3个孩子上大学。妻子王艳红全力支持丈夫援疆工作,独立承担起照顾公婆和家庭的重担,24年婆媳相处融洽。在单位,她既是文书又是出纳,还分管保密工作,连续10年被市委评为“文件领取工作优秀个人”。

29.游华波家庭,现居大连市中山区,家庭成员4人。游华波是一位公安民警。在从事反扒工作六年里,他走遍了辖区的各大商场、各个小巷,抓获扒窃现行分子46人,打掉扒窃团伙4个,破获案件100余起。妻子郭青曾假扮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摸排,成功协助抓获伤害致死逃犯;曾劝说女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曾多次化妆侦查,成功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2016年7月在抓捕一名惯犯中,游华波双脚脚踝骨折、脚骨骨折、脊椎骨骨折等全身八处骨折。一边是婆婆老年痴呆,时刻需要人看管;一边是丈夫,身体多处骨折不能自理。郭青为了不影响队里的正常工作,从未向组织讲条件,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重任,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游华波同志逐渐康复好转,继续书写着一个警察家庭守护百姓安全的责任担当。

30.白维君家庭,现居沈阳市大东区,家庭成员7人。四世同堂,三代从医。白维君,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三科主任,从业33年来,救治过病人不计其数。几年前,一位被当地医生判了“死刑”的老人,正是白维君的暖心劝慰和精心救治挽救了她的生命,最终站在“星光大道”舞台上一展歌喉,让她有了回归社会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当董思兰讲述至此,总禁不住说白维君是她的再生恩人。女儿王璐回忆说:母亲很多次在饭桌上接到患者或单位的电话,总是立即解答或返回医院,无论是吃第一口饭还是最后一口。从1996年起,她在工作之余开始做慈善,帮扶乡下孤儿侯冬欣从读书、就业、成家、立业一路默默扶持,彻底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冬欣更愿意喊她一声“妈妈”。如今,母亲已95岁高龄,每每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白维君都要感激母亲的培养和教育,这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脉脉相传的家风给了她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828-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