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寻找最美家庭 -> “最美家庭”事迹展

夫妻相携24年 闯出农民致富路——记本溪市最美家庭杨凤利家庭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 发布时间:2015-05-26 14:45:00
  武佩坤、杨凤利夫妇是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子镇一对普普通通的农家夫妻,然而通过他们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不仅自己成为了一对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同时通过他们的带动和帮扶,又使一批农民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一、不辞辛苦创业,潜心钻研技术

  1991年,武佩坤和杨凤利喜结良缘。婚后的家境十分贫困,一直没有工作的他们,看到周围的亲朋好友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心想自己一定要寻求一个致富门路。可是做什么呢?正在他们夫妇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南甸子镇政府出台“五荒”租赁政策,鼓励各村的农民租赁荒滩、荒山,发展种植、养殖业。夫妻俩商量后,第一时间向村里提交申请,并租下沟口村东明小组荒滩15亩,面对一片低洼不平的不毛之地,他们起早贪黑割荒草、平整地,根据地理环境,他们租来镇农机站的120马力推土机,洼的地方推渔塘、高的地方平整成平地,这样成了3亩地的水塘、12亩平地,又建了80平方米的猪舍。1995年春,他们购进了9头猪崽、2000尾鲤鱼,开始了最初的养殖。由于没有经验、不懂技术,到了年末一算帐,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反倒搭了不少人工和饲料钱。

  虽然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不是年节时餐桌上的“稀罕物”,消费量越来越大。通过市场调查,他们了解到百姓餐桌上的猪肉大部分是从外地购进屠宰的,本地的养猪产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坚定了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信心。

  刚开始养猪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先投资1万元,买了20头猪崽,每天精心饲养,但是由于自己的技术不过硬,仍然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所以猪的生长速度非常慢,更糟糕的是这批猪到出栏时所剩无几,1万元的辛苦钱就这样打水漂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再一次总结失败原因。这一次,他们意识到,有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固然重要,但是搞养殖业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养殖技术。为了提高养猪技术,他们购买了许多养猪实用技术书籍,琢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及疫病防治、饲料配比等方面的难题,经过边学习、边实践,掌握了猪的养殖技术及人工授精先进技术,而且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

  二、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链条

  经过努力掌握了过硬的养殖技术,但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又成了武佩坤和杨凤利夫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打算扩大规模,建一个高标准的养猪场。资金短缺,就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10万元,又求助镇政府帮忙贷了款。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扩大了场房规模,开始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他们不断改进品种,通过努力,每年已经可以向市场提供优质猪1万多头,为本溪市的“菜篮子工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2005连续两年被动监局评为“标准化养殖小区”。

  多年的养殖经验使夫妻俩懂得,要想真正靠养殖挣钱,必须千方百计地降低饲料成本。夫妻俩商量起降低成本的几个途径,最后决定办米业加工厂、余下废料做饲料。他们先后到本溪、沈阳、昌图等地考察,为了节约每一分钱,一路上不买软卧,在硬座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饿了就嚼点饼干、方便面,困了就坐着打个盹儿……于2004年开办了“武兴”系列的小米、玉米楂生产。

  刚开始,因为产品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经济效益也不理想。要想占领市场,一定要打出品牌、创出特色,他们决定搞绿色产品,因为绿色产品在市场上是倍受人们欢迎的。他们从县农发局专家那里学到绿色种植标准化技术,选定了优质品种神奇千斤谷、高油玉米。还先后到南甸子镇4个村民组,与农民签订绿色种植千斤谷、高油玉米回收合同。与他们共同在田间地头忙碌,把种、产、收全套技术传授给他们,种植过程中全部施用有机畜禽类肥,防虫、防腐均施用天然植物提炼的苦参素,确保产品没有任何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保证绿色生产。到收购粮食时,他们一连十几天站在阴冷的库房里干活,粮食收购后,开始进行晾晒,每天相隔1-2小时,就得翻一次堆,经过晾晒后的谷子、玉米再经烘干后进行加工。以前他们采用火炕烘干,那样烘的米量少且不均匀,还需要大量人工。后来他们购进了一台烘干机等成套的加工设备,优质高效地完成清理去杂石、谷脱壳、谷糙分离、抛光、米质分级等程序。加工后的小米色泽金黄、口感极佳,无论煮粥、做小米饭,都有浓厚的米香味。加工的高油玉米品质纯正,品位上乘,煮粥滑润黏稠、香甜可口。这两项产品经沈阳生态所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被认定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达到国家A极产品。 他们的“武兴”牌产品上市比同类小米每斤高出2元、玉米楂每斤高出1元。

  三、开拓发展思路,带领乡亲致富

  多年的创业经历使武佩坤、杨凤利夫妇懂得,要想富裕起来,就要走科技、规模、生态的综合效益之路。2006年县妇联提出“两牵手、一扶持”活动中,相继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增收致富项目进家庭、农业科技进家庭。”依托一县一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养殖、种植、加工等各类示范基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于20101029日成立了丰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粮食谷物及使用农产品食品种植、购销为主,带领广大农户走农产品特色路,引导农户们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工、销售。公司从成立至今始终统一代购农户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加工、销售农户生产的粮食;信息咨询服务;开展农户所需要的粮食储藏、包装信息咨询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目前,武佩坤和杨凤利的丰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下设四个分支,养殖场(年出栏黑猪3000头,为农户提供仔猪5000头,)、种植千斤谷及高油玉米生产基地7000亩、生态园蔬菜基地120亩、米业加工厂(5000吨小米加工生产线、2000吨玉米饺子粉加工生产线),他们生产的“武星”小米被评为“辽宁名牌农产品”,现在公司产品销往全省各地,部分产品销往省外,公司年产值达到千万元以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几年来,在他们夫妻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了,经营的项目增多了,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过去艰难的日子,更没有忘记仍然贫困的乡里乡亲,特别是那些留守的妇女姐妹和身有残疾的弱势群体,杨凤利说“我愿做妇女姐妹致富的领头雁,帮助更多的妇女姐妹早日富裕起来”。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兰河、东营坊、清河城、草河城、草河掌、碱厂等地区农民实行定单农业1552户,安置就业人员112人,其中女性106人,占总数95%,带动贫困户、残疾人创业户达到55户,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达到万元以上,部分创业户达到10万元以上。为了让身边的姐妹们收入更加稳定,他们还于2011年创办了“本溪满族自治县风利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协会现有会员1362人,每年培训农民会员1531人次;让姐妹们真正成为合作社的主人,齐心合力致富奔小康。公司全年大型农业技术培训14次,每次100多人,女性占75%左右,公司与本溪市就业服务局举办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现有大学生就业5人,其中女生4人,见习大学生每年10人左右。

  四、建立培训基地,扩大示范作用

  公司成立以来,依托武兴农牧场的“武星”牌小米的品牌效益,走公司+农户+技术员+市场之路,对于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都有好奇心、求知心。她们渴望致富、盼望致富。2014年公司被省妇联确认为“辽宁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巾帼科技致富培训示范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采取集中授课、咨询答疑和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提高她们的专业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依托示范基地举办本溪县巾帼科技带头人培训班2期,培训妇女致富典型220余人;举办本溪县巾帼科技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1800余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学习种植新技术水平,也增长了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的兴趣。促进妇女依靠科技创新创业、增收致富,引领广大妇女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下,已带动农村妇女898人,种植绿色小米2400余亩,人均增收2万余元。201410月,“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种植的谷子加工成的小米一举夺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他们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农民夫妻,没有高学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他们就认个死理,只要有梦想、肯付出、坚持住,就一定能走出自已的一片新天地!

   

828-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