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工作 -> 理论研究

鞍山市立山区:做好新形势下街道妇联工作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 发布时间:2017-05-22 13:23:00
  

    鞍山市立山区友好街道办事处地处立山区南端,区域面积2.78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现有人口23603户,67,414人,其中妇女22409人,儿童6532人。几年来,街道妇联围绕妇女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创建和谐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进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找准定位,突破传统,以“四贴近”( 贴近妇女、贴近民众、贴近家庭、贴近生活)为工作出发点,坚持“三个创新”、围绕“三条主线”、完善“四项机制”,使全街各级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多年来,通过上级领导的指导,全街上下的支持与通力合作,街道妇联多次荣获828-365.com工作先进集体、鞍山市妇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光明社区妇联获全国家长学校基地,全国第一家社区家长学校;永安社区妇联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百所青少年法制学校”;科研社区妇联被评为省级妇女维权示范站;三冶社区被评为省先进“妇女之家”等殊荣。

  一、坚持三个创新

  一是坚持组织创新,夯实力量打造专兼职妇联工作队伍。为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妇女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 “1+1>2的叠加效应,推动我街妇联组织改革建设工作。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积极做好社区妇联换届工作。2015年社区妇联换届工作中,我们带领全街11个社区妇联干部开展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并在三冶社区率先开展鞍山市2015年度社区妇联换届工作。同时,强力推进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妇女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二是配齐妇联执委,充分发挥执委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妇联执委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妇联执委履职能力,2017年我们在区妇联的指导下,施行妇联执委轮值制度,开展“3+X”菜单式服务。(“3”指围绕女性综合素质提升,整合普法宣讲、家风宣讲、“最美家庭”评选三大项目资源;“X”即指依托女性素质大讲堂、家庭教育、家事调解、妇女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在各社区“妇女之家”、两新组织中施行负责人认领菜单,并在各自领域开展特色活动,真正将妇联组织触角以有形的网络和无形的网格伸向基层妇女群众,努力打通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积极做好“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建设工作。我们先后走访辖区内20多家两新组织、驻街单位,宣传妇联组织建设全覆盖,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并且带动两新组织及驻街单位建立妇联组织,切实做到了妇联组织同步党组织的全覆盖,全街共有独立妇委会8家、12家联合妇委会,形成党建带妇建,联动发展的局面。

  二是坚持载体创新,组织引领妇女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在我街妇联组织改革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找准工作定位,创新服务载体,延伸妇女工作手臂,有效凝聚志愿力量,充分发挥不同类别妇女群体的“个性”,建设“多元化”的妇女组织。通过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事务公益服务站、志愿者协会、文体协会、文明楼栋等以妇女为主的群众组织蓬勃发展,成为了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

  1建立“8+4工作模式。在全街积极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志愿者服务”,组织全街200名巾帼志愿者开展网格巾帼志愿活动。并以商行社区为试点,与社区妇联、巾帼志愿者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社区内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经过多次召开“妇女议事会”,在商行社区开展建立“8+4工作模式,工作日8小时+工作日晚间18时至224个小时网络在线服务,每晚轮流安排巾帼志愿者在家中通过“商行社区晚间专用服务QQ 835279093),接受居民的网上咨询、预约和诉求,做到能在线解答的在线解答,一时不能解答的及时反馈回复。同时,还推出了“双购”服务,除了帮助特殊群体进行实体购物外,还教授居民如何网购并帮助居民网上代购。同时,我们还在三冶社区组织巾帼志愿者常年为辖区老年人在社区内提供就餐服务,解决了近10名独居老人吃饭难题。

  2、建立“家事调解中心”。在三冶社区,我们建立“家事调解中心”,由社区妇联主席樊丽萍同志为中心主任,组织、号召妇联执委、心理咨询师、“大老妈说和团”、“睦邻点”成员、巾帼志愿者等参与全街家事调解,20171-4月份以来,共调解家事纠纷4起,调解率为100%

  3、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经过街道领导沟通、铺垫,街道妇联积极与市心理测量研究所联系,在友好街道“妇女之家”建立了全市首家心理疏导站,在商行社区建立心理疏导室,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商行社区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师周旭同志做指导。并号召各社区以“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为载体促进社区维权,利用宣传画廊、板报等形式,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2016年街道妇联、三冶社区妇联被市妇联授权为家庭暴力投诉中心;三冶社区被评为市“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

  三是坚持制度创新,为妇联组织改革提供强有力保障 

    1、强抓理论学习,夯实基础。抓住每次理论学习机会,围绕省、市、区妇联、街道党工委的中心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妇女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开展报告会、动员会、培训会、座谈会、妇联工作专题讲座等,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2、理论付诸实践。以开展“两学一做”、妇女干部“牵手基层妇联 结万家亲”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组织妇女干部走进两新组织、走进家庭,组建“睦邻点”,在为妇女服务上把关,把那些事关妇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突破口深度研究,积极解决辖区广大妇女最现实、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搭建交流平台。经常性地组织社区妇女干部到其它兄弟街道走访,向他们沟通,广泛吸取好的经验,借鉴成功案例,并结合本街道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与时俱进。

  二、围绕三条主线

  一是家庭建设在各妇女之家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遴选楷模家庭,利用宣传海报、光荣榜、笑脸墙对外宣传公示,给予展示。在全街营造创建“最美家庭”和谐氛围,成为“最美家庭”是我街广大妇女的自觉追求,由此社会风气得到了好转,文明之风盛行。涌现省“最美家庭”刘淑贤家庭。2015年,友好街道妇联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受到了省妇联宣传部、市妇联领导的高度认可。

      二是维权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妇女维权工作的新要求,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组织、号召各社区妇联干部建立“三日制度”(即:妇联干部巡访日、轮岗接待日、民情沟通日),通过“家事调解中心”、“心理疏导站”、“家庭暴力投诉中心”、“睦邻点”等平台,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健全了街道、社区妇联组织上下联动的维权网络,不断完善妇女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机制。同时,我们还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咨询会等形式,组织妇女参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开展维权宣传咨询,有效的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

  三是建家工作。我们坚持把妇女之家拓面工作作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合力服务妇女群众方针,积极探索妇女之家建设、管理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新思路、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市、区妇联多次为我街“妇女之家”投入电脑、投影仪、打印机、图书、宣传板、秧歌服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我们的“妇女之家”软环境建设。为了创新建家工作,打创出友好街道特色,通过设计、策划各类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活动来组建并完善“三校、二室、一站”建设(三校即:家长学校、隔代教育学校、妇女技校;“二室”即姐妹谈心室、图书阅览室;“一站”即巾帼创业就业服务站等),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妇女之家”建设领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发挥了“妇女之家”宣传教育、维权服务、帮扶救助等功能作用,使广大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妇女之家”成为了妇联基层组织的工作中心、服务中心和广大妇女的活动中心。

  三、完善四项机制

  在妇联组织改革建设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好“联”字这篇文章,找准共同点,主动与各部门、各社会组织合理对接,不断完善“1+N1工作机制,实现了放大工作效果功能,使妇联组织影响进一步深入。

  精神文明共建机制。我们多次走访、挖掘女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女企业家、女干部、女法律工作者等各类群体的服务潜力,建立个性化的服务团队,并借助妇女之家大讲堂这一平台,为妇女群众开设了文明知识、心理辅导、法律维权、科普知识等内容的课程,使广大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学习新知识、增进新技能的愿望。今年以来,妇女之家大讲堂开课八场,受教育人数达500余人次。

  二是妇女利益诉求共同解决机制。建立妇女利益诉求解决机制,即建立了街道、社区妇联组织上下联动的11个社区妇联组织、11位社区妇联主席、200名民生信息员的三级妇女利益诉求网络,畅通了信、访、电、网“四位一体”诉求渠道。2012年科研社区被评为省妇女维权示范站;2016年街道妇联、三冶社区妇联被市妇联授权为家庭暴力投诉中心;三冶社区被评为市“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我们以家庭暴力投诉中心、妇女维权示范站为依托,两级平台联动办理,实行跟踪监督问责大幅度提高了诉求解决效率和服务水平,收到良好成效。全街上下形成了妇女利益诉求工作大家做、共同做、就近做、随时做的良好局面。

  三是社区服务共同拓展机制。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具有特色的知识女性工作站、公共服务流动工作站、空巢老人查房站、未成年人加油站、女大学生实践站、隔代教育指导站等服务项目纳入社区服务网络,推行了民意代言,民事代步、代办,民情代诉、代访“五代”服务,既拓宽了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又扩大了社区妇女工作的阵地和影响,形成了全方位的便民、惠民的精细化、无缝隙、无盲点、无遗漏服务机制

  四是社会帮困共同资助。街道妇联虽然是一级组织,但毕竟人手少,经费有限,建立社会帮困共同资助机制,有利于妇联工作。几年来,我们积极借力、借势、借台,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与帮助下,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实行综合帮困救助服务,首先将辖区内的妇女建立数据库,按需求分类归档。与民政联系,将有困难的妇女儿童列为低保保障对象,并时时关注;与两新组织联动,将有困难并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妇女,安排在两新组织就业。同时与妇联执委、两新组织雏鹰幼儿园负责人崔隽彦园长联系,陆续将5名低保家庭学龄前儿童减免幼儿托费;与就业部门联系共同开展技能培训,使妇女们掌握生存技能,月嫂、育婴师、面点、家政、病人看护等,采取订单式培训,解决妇女就业。与就业局、担保中心、银行联系,为妇女办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2016年为16名妇女贷款136万元。每年我们都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和物资,为辖区内的处在困境中的妇女儿童送温暖,仅2016年就为60名妇女儿童送资金12500元,米面油等生活物资500余斤。

  通过 1+N>1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形成多种多样的互惠多赢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共享社会资源,部门职能有效互补,基层妇联活动丰富,推动全街妇女工作的良好发展。

   

828-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