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村级妇联组织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分析与思考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 发布时间:2016-12-07 13:54:00
妇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村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强化农村妇女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妇女组织的凝聚力、更好的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妇女着眼“四个全面”,促进文明发展,推进我市“两先区”建设已经成为妇联组织必须做好的课题。为此,多年来,大连市妇联坚持抓好强基固本工程,按照联系妇女、服务妇女、创新工作的要求,重基层、抓基础、办实事,积极推进农村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有效促进农村各项妇女工作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党在农村的妇女群众基础。
一、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推进村级妇联组织建设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安排,今年2月至4月我市集中进行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这是我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农村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决策、促进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有利契机。为此,大连市妇联坚持以村“两委”换届为切入点,积极做好女性和村妇联主席进村“两委”工作,达到了双100%目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大力推进村级妇联组织同步换届,将村妇代会改建为妇联,有效夯实了我市农村妇女基层组织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牢牢抓住契机、实现女性和妇联干部进村“两委”的双百目标。
争取实现女性、村妇代会主任(妇联主席)进村“两委”双百目标,推进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提升村级妇联干部在村务政治中的话语权,是我们换届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为此,市妇联坚持及早安排、源头推进。在年初召开的市妇联十四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上,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进行了专门部署。在参与市委的全市组织群团工作专题调研过程中,将女性参与村“两委”现状、村级妇联组织建设现状、预计的难点地区、难点问题等纳入调研内容,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借鉴。与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向市委组织部提交建议函,从而在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大连市2016年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大组〔2016〕7号)中增加如下表述:“认真落实辽委办发〔2015〕54号和大委〔2012〕19号文件对妇女委员 ‘设岗定位、专职专选’的要求,通过在村民委员会中确定专门名额用于妇女委员的选举,确保选举后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配备1名妇女委员,妇女村民代表要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力争村‘两委’班子中女性正职和委员的比例较上届有所提升。坚持党建带妇建,推动村级妇联组织与村‘两委’同步换届。”并明确提出要“引导妇女积极参加村‘两委’换届”,“候选人中应至少有一名女性,提倡把更多女性村民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 ”等多项具体保障举措。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市村“两委”换届工作督导内容,助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全市954个村“两委”进行了集中换届(其中:952个村党组织进行了换届,913个村委会进行了换届)。换届后女性和村妇联主席进“两委”比例均达10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女性正职91名,占总数6.8%,比上届提高了2.3个百分点;村民代表中妇女代表13403人,占总数的33.4%,比上届提高4.4个百分点,村党组织中女委员数895人和村委会中女委员数1063人,女委员比例达到31.2%。
(二)组织换届改建、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基础。
市妇联与村“两委”换届同步,推进全市村级妇联组织与“两委”换届,并进行村妇代会改建村妇联工作。在省、市换届文件出台后,及时制定下发了《大连市妇联关于在村“两委”换届中全面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妇发〔2016〕9号),进一步明确提出村妇代会全面换届改建成村妇联的目标要求,工作举措等,并制定了村妇代会换届改建工作流程。各地按照要求组织召开村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村妇联班子,并积极将吸收辖区内热衷于妇女事业、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愿意为广大妇女服务、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女性到妇联组织中做执委或兼职副主席,参照大连市妇联执(常)委、妇女代表工作制度建立起村级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工作制度,发挥代表执委作用,延伸妇女工作手臂,联系服务广大农村妇女群众。同时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示范引导,市妇联还为相关区市县拨付12.5万元专项补充工作经费,用于村级妇联组织换届改建工作的推进、指导、督查以及相关的培训等,有效推进了换届改建工作的开展。
截止目前,全市11个区市县954个村已经全部完成了村妇代会改建村妇联的工作。各村均召开了村妇女代表大会,共选举产生村妇联主席954名,选举产生妇联副主席2351名,其中兼职副主席1976名,选举产生各村级妇联执委14134名,共有31560名村级妇女代表参加了各村妇女代表大会。妇女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空前提升,广大妇女群众对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热爱、热情空前高涨,妇女组织妇女爱、妇女工作妇女办成为广大妇女群众的共识。
(三)坚持服务为本,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活力。
夯实基础是根本,服务妇女是方向, 建立健全基层妇联组织,关键是要发挥组织的作用,村妇代会换届并改建妇联后,全市广大村级妇联组织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研究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农村广大妇女群众的需求,在服务妇女中服务党政大局,通过规范阵地、强化队伍、丰富载体等,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工作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更多妇女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坚持不断完善规范妇女之家阵地。在村级妇女之家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的原则,依托党建阵地,进一步提升村级妇女之家阵地的规范化建设。早在2013年市妇联下发了《大连市妇联关于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妇发〔2013〕32号),对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了量化目标考评体系,并从2013年连续四年示范妇女之家创建活动,涌现出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前盐村、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金州区大魏家街道荞麦山村等一批村级示范妇女之家,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村级打造了集教育、培训、服务、维权、活动为一体的妇女工作和活动阵地,整合资源开展六进六送载体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妇女群众受益。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村级妇联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村级妇联组织换届改建后,各地均开展了针对性强的基层妇联干部培训,从而使村级妇联干部特别是新任职的村级妇联干部尽快的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再次注重发挥村级妇女代表和妇联执委等扩展工作力量。换届改建后,各村均通过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妇联主席、副主席、执委。妇联工作力量空前加大,同时各村均建立了妇女代表和妇联执委工作制度,作为村里女强人、女能人的妇女代表、妇联执委以及兼职副主席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不仅充分缓解了农村妇联干部少,身兼多职精力不足的缺陷,而且工作力量的多角度、多元化也进一步扩展了妇联工作的触角和覆盖面。
二、传统农村妇代会设置形态存在的问题和改建妇联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设置的村级妇代会组织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村级妇联干部队伍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因为传统的村级妇联组织的妇代会建制,村级妇联干部往往仅仅是妇代会主任一个人,而且多数还兼任会计、计生主任等职务,缺少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妇女工作;而同时村级妇联干部年龄老化是农村妇女干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村级妇联干部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素质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她们工作热情虽高,又因整天忙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缺少创造性、计划性,处理复杂问题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比较差,村级妇联干部队伍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也已不能满足广大妇女群众的需要。
其次,村级妇联组织设置结构单一,作用发挥不够。村级妇联组织换届改建前,全市954个村虽然都建立的妇女组织,并建立了妇女之家工作阵地,但相对来说都是传统设置形态,妇代会机构相对单一,职能相对受限。例如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大,各村都一定量存在着一些户籍在本村内的妇女,而村妇代会的建制导致这些外来妇女和外来常住常常被隔离于组织之外。同时又因受经费、资源、人手、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村级妇联组织往往作用发挥有限,部分甚至是名存实亡。很多妇代会主任对妇女工作认识就仅仅是参加几个会议和乡镇妇联开展的集体活动,不注重妇女组织作用的发挥。在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的大环境下,发挥好农村妇联组织团结凝聚广大农村妇女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村级妇联组织服务功能较弱,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妇女渴望来自于妇女组织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需求的范围也不断拓展。而当前农村工作无论是党的建设、思想引领、培训教育、扶贫帮困、健康体检、甚至房屋动迁、新城改造等等都涉及妇女方面,需要妇女组织的配合甚至发挥主要作用。虽然目前经过各级妇联组织的反复争取全市村级妇联干部都进入了村“两委”,但其话语权有限,面对着这种妇女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状仍然感到捉襟见肘。针对广大妇女群众的日益增长服务需求也就存在着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的地方。例如调研中我们就发现,部分基层妇女组织对农村妇女的科技服务流于形式,只有上级妇联要求开展“科技下乡”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时,才组织人员办一次培训班或到大集上进行一次咨询活动,而且只为完“任务”而完“任务”,不考虑服务的效果和效益。
(二)大力推进村级妇代会改建为村妇联。
首先,村妇代会改建成妇联,是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群团基层组织,壮大群团工作的力量的需要。上文中已经提到,传统设置妇代会的组织,往往仅有妇代会主任一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同时往往身兼多职,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力量非常薄弱。而通过改建成村妇联,可以广泛的吸收妇女小组长、留守妇女互助组组长、驻村女大学生村官、农村女经纪人、女大户、非公组织代表、本土人才、巾帼志愿者骨干等热心工作的人员到妇联组织中来担任兼职副主席或妇联执委,从而有效地壮大了基层妇联组织力量。事实证明,在我市各村级妇联组织换届改建后,全市各村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1976名兼职副主席,14134名妇联执委,甚至31560名妇女代表都成为妇联组织服务广大农村妇女的延伸手臂,不仅能够更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也切实增强妇联组织的广泛性、群众性。
其次,村妇代会改建成妇联,是进一步落实群团组织改革精神,创新基层组织形态的必然要求。上文中已经论述,传统设置的村级妇联组织由于受其组织架构等影响,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党和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基层组织形态也是改革中一个重要方面。从《章程》规定上来讲,村妇代会和村妇联在组成人员、产生程序以及服务对象上都有不同。村妇代会发挥作用的只有村妇代会主任,由本村年满18周岁的妇女民主选举而来。村妇联则由主席、副主席、执委组成,协商推荐出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通过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执委,再由执委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这就表明传统的妇代会设置中出现了妇联组织建设体系中的倒金字塔问题,通过改建成妇联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可以把愿做妇联工作、能做妇联工作、会做妇联工作的同志吸纳到队伍中来充实工作力量,使妇联组织在基层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妇女群众中,引导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构建与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和妇女流向变化相适应、最广泛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基层妇联组织体系。
再次,村妇代会改建成妇联,更是适应农村妇女工作现状,不断满足广大妇女服务需求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农村妇女流动人口等新情况的出现,妇联创新农村妇女组织设置更是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形势。农村男性外出打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广大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的多半边天。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还是占有相当比例。这就对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几乎都涉及到妇女,妇女工作不仅战线长,领域广,而又因为广大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对妇联组织提出的教育、培训、健康、技能等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改建成村妇联组织后,妇联组织力量加强了,服务职能扩展了,服务对象也拓宽了,一些流动妇女、外来务工妇女不仅可以得到村妇联提供的各项服务,而且也可以加入到村妇联组织中来,为村里广大妇女服务,可以更好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帮助本村妇女谋发展,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这不仅将妇联工作触角延伸到更广泛领域,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而且有利于加快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村妇联组织联系凝聚妇女群众、服务妇女群众的作用。
三、不断规范完善村级妇联组织建设,推进村级妇联组织健康发展
我市各村级妇联组织换届改建后,村级妇联工作确实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服务功能的完善、服务对象的拓宽、服务力量的增强都使村级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不能不看到,村妇代会改建成妇联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各项后续工作扎实跟上跟进,不断完善各类制度机制,规范工作职能阵地、不断提升妇联干部与时俱进的工作素质,才能促进改建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村妇代会改建成村妇联后有待完善改进。
首先,改建后村妇女工作力量虽然得到扩展,但人员良莠不齐,有待提升。村妇代会改建成村妇联后,由于设置形态发生变化,妇联工作力量得以不断壮大,各村不少2个兼职副主席、15名以上的妇联执委和若干的妇女代表都可以成为妇联组织的工作延伸手臂,彻底改变了原有仅妇代会主任一人单打独斗的局面。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应该看到,扩展后的工作力量——妇联兼职副主席、妇联执委以及广大妇女代表们虽然工作热情足、积极性高,但作为妇联组织的新兵,她们对妇联组织了解不足、妇联工作方法掌握还很不够。作为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妇联是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妇联干部某种程度上也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妇联干部工作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党的妇女群众基础,所以需要尽快提升这些妇联战线的新兵整体综合素质,尽快进入妇联工作角色。
其次,改建后村级妇联组织形态虽然得到改变,但工作意识、管理制度还未齐头并进,有待提升完善。各村妇代会改建成妇联后,虽然按照《章程》规定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妇联主席、副主席和执委等,但某种程度无论是村妇联干部、还是村妇女群众,甚至村里党政领导在工作意识、工作方式、工作理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妇代会的基础上,没能更好的理解领悟改建妇联后“联”字内涵,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还没有及时健全和完善,实行规范管理更是空中楼阁,所以要加强对乡村级妇女工作的指导,建立一系列工作、学习、管理制度,使乡村妇女工作任务指标量化,工作责任明确,最大程度上促进妇女工作的开展。
第三,改建后村级妇联组织工作职能范围虽得到拓展,但服务职能还有不足,有待发掘。村妇代会改建为妇联,是一种质的提升和飞跃。但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各村改建妇联后,都对新的工作职能服务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明确,但如果在新的组织设置下,开展针对性强而又行之有效的服务,都普遍缺乏系统的规划且明显方法不多。所以村级妇联组织要继续认真研究和探索,用新的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去建设村妇联,开展好基层妇联工作,旗帜鲜明地建立起自己的工作班子和工作队伍,围绕中心任务提升工作实效,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加大投入,让更多服务落实到基层。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召开妇联执委会,发挥执委、妇女代表等骨干力量的作用,建立妇女民情调查员、信息员队伍,广泛了解妇女的发展意愿、维权需求,进一步畅通了联系妇女的渠道,拓展了与妇女沟通的平台。
第四,改建中因各村基础条件不同,但有些地区条件还有欠缺,需要不断改进。推进村妇代会改建妇联是以全市村“两委”为契机,将妇联组织建设融入到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建设的全盘中考虑,统一部署推进、同步换届改建。力求在推进女性和妇联干部参政议政,推进女性和村妇联干部进“两委”的同时,实现党建带妇建,夯实妇联组织基础。虽然目前全市954个村都以此为契机实现了村妇代会改建妇联的目标,但我们应该看到因各村基础条件不同、发展进度不一,改建工作虽已完成,但我们不能要求各项任务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改建村业态环境,妇女群众思想开放、参与意识等等,全面了解村庄发展思路及妇女的所需所盼,力求在党政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上找准结合点,确保改建后村妇联工作有章可循、顺利推进,实现互促共赢。
(二)村级妇联组织未来工作发展方向。
首先,要坚持“党建带妇建”,建立长效的妇女工作组织保障机制。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妇女工作是党的农村群众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纳入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格局中,建立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村妇联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妇女群众工作,认真落实党组织对妇女群众工作的指导和要求。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改善妇联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政策、资金、项目、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妇联组织的支持力度。在确保村妇联主席进村“两委”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女性和妇联干部成为“两委”成员,不断提高妇女代表参选参政的比例。要加大农村后备妇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重视发展妇女党员,为农村妇女组织储备一批优秀的后备妇女人才。只有牢牢抓住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于党建这个根本点,才能为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长效的组织保障机制。
其次,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改建后的村妇联是开展村妇女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妇女组织建设,提高其整体队伍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那些改建后进入到妇联组织中来的妇联干部们,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培训,全面提高村级妇联干部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支“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基层妇联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服务广大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还要建立健全村妇联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例会制度、建立村妇女代表、妇联执委工作制度、在规范管理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妇联干部的最大作用。
第三,要扩展村级妇联组织,强化妇女之家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基层妇女组织网络建设。在建立、巩固、提高村妇联组织的基础上,扩大横向妇女组织建设,对驻村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类女性合作组织、示范基地等组建妇女组织,扩大妇女工作覆盖面,构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与新任务需要的妇女工作网络,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工作。同时要不断规范村级妇女之家阵地建设,利用村妇女之家阵地阵地,组织妇女学习、培训、活动,活跃妇女群众的生活,通过持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六进六送载体活动,增强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活力。
第四,不断强化农村妇女组织功能,构筑社会化的妇女工作运作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妇女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农村妇女组织要根据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来审视妇女工作,不断创新组织体系,强化组织功能,构筑社会化的妇女工作运作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做好新时期的妇女群众工作,仅靠妇联组织单打独斗,虽然改建成妇联后,妇联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工作手臂得以延伸,但毕竟妇联组织自身的力量有限,做好村级妇联工作要争取各方的配合与支持,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学会借社会之力、市场之力,推进妇联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健全和落实依靠妇女群众推进工作的制度(如:代表、执委工作制、妇女议事制度、群众评议制等),广泛联系村里的各类、各领域、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妇女群众,不断扩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通过活动吸引妇女、通过服务凝聚妇女、通过理念引领妇女,从而促进村级妇女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市农村妇女组织虽然已经全面完成妇代会到妇联的历史性改建,但各村妇联组织进一步领会好妇联中“联”字的内涵,发挥好职能作用,真正实现村级妇联从设置形态到内涵实质的全方位改建还任重道远。广大农村妇女是党坚强的妇女群众基础,各村妇联组织要时刻牢记使命,在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不断内强素质,外强服务,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不断夯实党在广大农村的妇女群众基础而努力。